小說電影相見歡 - 木公坡的王五是個瞎子


2012-12-27 中國時報
文/許榮哲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大陸小說家彭見明的同名小說,其中最令人動容的一段,小說裡只有短短十個字「木公坡的王五是個瞎子」,但電影卻從中創造出一段無比動人的情節。
 
瞎子五婆一天到晚在門口等信,但遺棄她的孫子不會來信了,所以好心的老郵差每隔一段時間就送一封虛構的信上山,好讓五婆得到一點安慰。
 
老郵差掏出一封夾著鈔票的空白信,唸給五婆聽,但老郵差唸了幾句之後,便把信給了兒子,要他接著唸下去。為什麼要兒子唸空白的信?這是一個交接儀式,因為這一天是老郵差最後一次送信,以後就輪到兒子來送了,老郵差要兒子學著照顧五婆。
 
看著空白的信,年輕人用眼神向老郵差求救,但老郵差要他自己想辦法,於是他只好硬著頭皮說:「您一個人住在山裡面真是不容易,特區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真應該接您出來看看。」
 
話說到一半,老郵差立刻推了兒子一把,因為他說錯話了。對老郵差而言,兒子的話太危險了,因為對一個沒有希望的人,希望是最危險的東西。
 
然而正是這幾句「錯」的話打中了五婆的心,所以當老郵差說他會幫忙回信時,五婆卻笑著說:「就讓你兒子寫也行,聽他唸信就像孫子說話一樣。」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其實藏著三種不同層次的情感訊息。
 
表面上,「就讓你兒子來寫也行」的原因是「聽他唸信就像孫子說話一樣」,乍聽之下,既簡單又合理。然而仔細一想,就會發現五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她從年輕人唸的信裡,感受到了「可能性」,而不是日復一日安全卻無希望的問候;更重要的是它傳遞了一個核心訊息:年輕人的話不是虛構出來的,他是發自內心對五婆的真心同情。
 
所以才會有接下來的承諾,年輕人緊緊握著五婆的手說:「五婆,我會常來看你的。」
 
短短三分鐘,編導就成功地讓五婆和年輕人,從互不相識的微微緊張感,轉成溫暖的信任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