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決審會議記錄(下)-文字交歡映像


李喻婷/記錄整理  (20110104)

 

       評審標準

     編導經歷豐富的林正盛,表明他的評審標 準是以故事敘述方式和影像感為重。他認為,過多對白或者太贅述的東西,會讓讀的人覺得比較辛苦,尤其故事中人這一拍剛做完一件事,隨後心裡還在那嘀嘀咕咕 地獨白,他評審恐怕就不會將之納入考慮了。他也強調,從自己曾經改編小說成電影的實際經驗出發,有時候改編其實僅只用到小說中某個部分某個東西。小說如果 好,但獨白不好,他當導演便會把內心獨白挑剔出去,或重行改編。

     本身寫小說,也曾把自己小說改編成戲 劇及電影的陳玉慧,同樣認為電影小說不該有太多獨白,一定要用動作跟對話去發展劇情。作為電影小說,文字的影像感、畫面感要強一點,喃喃自語比較沒有畫面 感。她還指出,觀眾欣賞、體會一個作品需要戲劇衝突點打前陣,而要達到這樣境界,創作者必須用心去經營結構和情節的安排。

     小野表示,小說 比賽比文字,劇本比賽比劇本,他感覺「電影小說」本身字眼曖昧。於是邊讀邊想,這篇那篇好不好改編成電影,哪篇比較好改編。他用不同於平時讀小說的心情去 讀入圍作品,有一種是小說很棒,但變成電影很難。有的是,故事情節結構本身就已經很像電影。他相信,人物鮮明就會好改──黃春明小說容易改編成電影,訣竅 就在於小說裡頭的人物個性明顯。他又強調,畢竟電影小說獎不是在選故事大綱,我們在比小說,因此又得回到小說本身。他的結論是,小說有小說的章法結構,基 本上必須是好小說──而不是常見的,由上映電影改編回去的小說──且滿適合改編成電影。他樂見「電影小說獎」的誕生,這些年台灣非常缺乏有故事性的小說, 使得文學跟電影變得彼此越來越不搭軋。

     馬家輝幽默地透露,這是一個滿痛苦的文學比賽,痛苦則來自於小野所說的「電影小說」本身的 曖昧性。他說,那種痛苦我作為評審固然感同身受,但寫作者應該感受更直接──到底是要寫一個電影故事還是小說?他說香港人有個特點,「按照規矩辦事」;他 把徵件辦法重新看一遍就清楚了,按照其中的「基本法」──電影小說內容的元素要件,包涵人物角色、背景場景、故事情節,無論類型如何,均須具備相當的清晰 度、深刻度,描寫設定有利於且有易於電影攝製者,將會是評審給獎的重要準據──照章辦事就對了,也就解決了他大部分的痛苦。馬家輝說,他同時也很在意,作 品的文學文字基本面是否有照顧到,以及故事性有沒有讓他追下去想知道下一步要發生什麼情節?

     尹麗川認定自己的評選標準,最重要的 是人物。她說,如果人物能夠感動讀者,就算文字再糙、結構再亂,都還可以忍受。因為她本身也走過「概念先行」的階段,也看過非常多只有自我感覺,卻沒有人 文關懷的作品。更進一步來說,「關懷究竟要通過什麼去體現?」她指出,「故事想怎麼編,其實都有既成的套路──或者講窠臼也行──但如果作者沒有深入去理 解自己筆下的人物,其它的情節安排和理念舖設都變成白白浪費了。」尹麗川惋惜地表示,從入圍決審的十篇小說之中,她看到某些作品不乏頗有創意、想像力和思 辨的文字,但從頭至尾卻缺少了核心靈魂──因為作者並不好好愛惜自己所創造的人物。她再度強調人物的重要性,並舉近幾年來大受矚目的台灣電影作為例子, 「『海角七號』為什麼好?『不能沒有你』為什麼也好?『艋舺』又為什麼好?不談其他,對我而言就是裡頭人物生動!如此而已。」

     第一回投票

     每名決審各選出三篇作品,得票數如下:

      「飛」(小、尹、林、馬、陳)5票;「老子不差錢」(小、馬、尹)、「那年夏日天光大作」(小、林、尹)各3票;「母親的黃絲帶」(林、馬)2票;「貓 有九條命」(陳)、「二月十六日之迴光」(陳)各1票;「聚散」、「不悔,行路」、「童魘」、「假面天國」各0票。

     1票的討論

     「二月十六日之迴光」

     陳玉慧投它是喜歡它帶有可能性跟想像力,十足科幻片的材料。馬家輝雖沒投卻也覺得作者提供了一個滿俏皮可愛的故事,很像日本漫畫。小野則說他一直讀不太下去,覺得無從改編成電影,作為小說文字也不特別好。

     「貓有九條命」

     陳玉慧表示,之所以投給它一票,純因為作者經營一種異國荒謬情境,很有意思。尹麗川欣賞這篇故事擁有頗多動人的地方,只是結尾立意削弱了整體。小野也說,作者講故事的時候還不錯,人物慢慢出場但變化卻很快,又不會太突兀。

     2票的討論

     「母親的黃絲帶」

      林正盛坦言,剛開始讀它覺得不太舒服,後來才發覺,這是一個不囉嗦而俐落的形式,講述過去跟媽媽之間延伸出來的東西,對他來說背後的東西比表面形式還要 強。馬家輝也感覺這篇作品本身已經是個電影了,有些分場跟場景,設定滿清楚,故事符合重新發掘家族感情歷史的潮流。陳玉慧認為人物塑造是成功的,也有種幽 默,點出小人物求生存的悲哀。但結構過於零散,戲劇性到後面才出來,撐不起張力。關於這點,尹麗川也提到,雖記敘過多,結構散亂,但閃光點頗多,有真情實 感,關鍵是提供了好的人物,重新組織,會呈現出一位真實生動的母親形象。

     3票的討論

     「那年夏日天光大作」

      小野推舉這篇是他心目中的第一名,非常符合電影小說的立意,內容很多講一半沒講完,後面接著敘述,結構完整,本身就像個電影、很商業的電影,文字也不 差。夠通俗感覺滿對味的。林正盛附和,喜歡看完這篇故事後,就能馬上著手拉分場,都知道結構在哪裡。尹麗川也讚賞它電影感強,情感強烈,只是不必要的戲劇 衝突,略傷害整篇氣質。陳玉慧質疑,作者運用愛情的純潔對照人世的骯髒,獄中的殘忍對照愛情,也太單向了。令人會去問:愛情有那麼純潔嗎?馬家輝倒覺得這 篇作品的文字可以補足不夠曲折的故事,很像他看過很多韓國暴力片,沒出路又要走下去那條路,讓他切身感受到黑暗的力量。

     「老子不差錢」

      小野喜歡這篇可以當小說也可以當電影看待,他選了各種類型,這是他選的當中的一個喜劇。馬家輝猜想作者在遷就徵文比賽,應該是滿好的小說作者,隱約覺得 在模仿中國黑色幽默片「瘋狂的石頭」,文字跟劇情都滿好玩,但毛病就是老氣。不過拋開模仿的痕跡不說,人物和故事的交錯滿吸引人讀下去。陳玉慧提出異議, 指出純屬趣味的問題,雖比較有多面性,但男性趣味取向太濃太厚了,她不喜歡。同樣女性決審,尹麗川不喜作者對於底層人物的塑造,過於社會新聞化和臉譜化, 感覺似乎是作者推動人物在行動,極不自然。

     5票的討論

     「飛」

     楊澤率先指出這篇 大家都有給票。這篇也是陳玉慧屬意的第一名,因為充滿想像力,有結構有情節有反諷有隱喻,文字也好。洋溢中國文化的武俠、魔幻元素,不管是小說或者電影劇 本,娛樂跟教化的目的都達到了。尹麗川則建議,這篇有想像力、表達力的作品,改編電影最好用動畫形式,來創造隱喻世界。林正盛附議,表示拍這個作品要花不 少錢,小說故事很容易浮現動畫電影,有可能真人演,但做法還是進3D動畫處理。馬家輝同意,認為作品留下了很多空間給導演發揮,可以賣的元素都有,武俠也 行,奇幻也行。小野常參與奇幻小說、武俠小說的評審,一看就是五、六百篇。讀「飛」的感覺跟優秀的奇幻小說、武俠小說非常相像。

     最終回投票

     每位評審擁有9分,得各針對第一回投票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挑出自己最為中意的前三名,分別給予5分、3分或1分,然後以作品所得總分多寡決定名次。按照得分總分排名依序為:

     「飛」(20分,陳、林、馬、尹皆給5分)

     「那年夏日天光大作」(15分,小5分、陳1分、林3分、馬3分、尹3分)

     「貓有九條命」 (4分,陳3分、小1分)

     「老子不差錢」(4分,小3分、馬1分)

     「母親的黃絲帶」(2分,林1分、尹1分)。

     首獎、二獎名次已決。兩篇得分4分的作品再一次委由決審投票,決定誰屬三獎作品,結果3票比2票(林、小、馬投給「老子不差錢」,陳、尹投給「貓有九條命」),「老子不差錢」勝出。

     首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得獎作品出爐:

     第一名:「飛」。

     第二名:「那年夏日天光大作」。

     第三名:「老子不差錢」。

     佳作從缺

     最後,決審委員認為,既顧慮到前三名之外作品的水準品質,更為了開啟風氣,讓得獎者充分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積極作為,實屬有必要集中焦點和資源,才能產生真正的獎勵作用,促成獲獎小說搬上大銀幕,達到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的舉辦初衷,因此一致決議佳作從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