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戰爭是一種癮(上)


 文卅黃怡

二OO八年發行的《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嚴格來說是好萊塢第一個電影探討到美國與伊斯蘭教國家之間的「戰爭暴力」。雖然它獲頒隔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獎,後續爭議卻燃燒很久。影評人對它毫無保留的讚賞,認為它把老百姓帶到伊拉克戰場,讓大家宛如身臨危境,見識到戰爭的驚悚,有的甚至說,它比一般驚悚片還刺激;另一方面,在伊拉克、阿富汗有作戰經驗的美國軍人,則從各方面挑剔它,說美國陸軍爆裂物軍械處置局指揮部署之下,不可能出現像片中那些荒唐的、領導統御的情景,有的說制服、武器如何如何不對,等等。
 
軍人及主戰派人士不爽
 
最令美國軍人或主戰派人士不爽的,是《危機倒數》片頭銀幕上的題句:「戰爭是一種藥癮,強大而致命,使你迫不及待趕赴戰場。」此話引自《戰爭是一種給我們帶來意義的力量》(War Is a Force That Gives Us Meaning),作者哈傑斯(Chris Hedges)是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這本小說是二○○二年的暢銷書,而哈傑斯本身也兼業長老會傳道師,曾為紐約時報全球恐怖主義專題報導小組成員,並因該報導得過普立茲獎。戰爭是一種藥癮,杭士基一定認同,每每論起時下的反恐怖主義,他就會酸美國政府:「是哦,伊斯蘭教國家保家衛國,就成了恐怖主義?美國保家衛國,就是反恐戰爭?」
戰爭是一種癮。《危機倒數》從處置局三人小組輪值的倒數第三十八天開始,一個拆爆現場接著另一個拆爆現場,分別處理細膩,主角詹姆斯特立獨行,他為了順利切斷爆裂物引線,往往把厚重的保護頭盔往旁邊一甩,寧可直面死亡,也要把差事做好。飾演詹姆斯的雷納(Jeremy Renner)拍戲時,天天要穿著重達四十五公斤的防爆裝備,然而在真實戰場,即使全付裝備,距離爆炸太近,仍有可能陣亡。詹姆斯嗜溺這樣的風險,結束超危險任務後回到美國渡假,攝影鏡頭跟著他在超市無聊的買麥片,逗弄兩歲的兒子等等,然後,在盯著兒子玩玩具時他喃喃自語,說人長大以後,喜歡的事會越來越少,對他而言,現在只剩下一兩件……接著,鏡頭轉到他又返回波斯灣,下登陸艇,再度昂然的走入戰爭暴力。
 
戲外照樣危機四伏
 
原本看外景時,有人建議導演凱薩琳畢格羅(Kathryn Bigelow)在摩納哥拍片,她嫌地景不像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終於選在約旦開拍,有幾個場景僅距離伊拉克戰區三英里,夠逼近且逼真了吧。當時約旦平均溫度攝氏四十九度,四部攝影機同時作業,總共拍了兩百多個小時的膠卷。主角雷納說他們到哪裡拍片,都有當地居民投擲石塊,甚至槍擊劇組人員,危機如影隨形。片中只有石駁火是假的,運用了大量中國製造的煙火鞭炮;在唐朝甚至秦代,那花火可就算是戰爭的規模了。
全片高潮是處置局小組闖進一棟像是講堂的建築,搜索密報的炸彈,詹姆斯在內室發現高台上躺著一個孩子,死的,腹部被埋了炸藥,就是平常在營區常跟他兜售DVD的「小孩」,他們還一起踢過幾分鐘足球,小孩管自己叫做「貝克漢」。炸彈可能威力強大,詹姆斯不顧同僚建議撤離附近居民,讓整棟樓引爆,他捂住口鼻,因為屍體實在羶腥惡臭,割開孩子的腹部,手指在腹腔內的血肉模糊中找尋引線,一一切斷,取出炸藥包,蓋上一旁的白布,抱著孩子到外面車上,才算完成任務。
詹姆斯鬱卒了好幾天,有一天甚至自己當起偵探來,要去巴格達他不熟的居民區找尋埋置孩子身上炸藥的原凶,以致被一名老婦追打,不但落荒而逃,回軍營歸途還差一點死在我軍手裡。過沒幾天,他在營區卻又碰見那賣DVD的孩子,纏著他:「要不要DVD,一片五元?要不要玩足球?」他這才知道自己騙了自己,於是滿狠的甩開孩子,走進宿舍。就如同他的同僚曾說的:「不曉得為什麼詹姆斯那麼確定就是那個小孩。他們長得都差不多。」
 
他們長得都差不多
 
西南亞的孩子確實都很像,是閃族,黑髮、濃眉大眼、顴骨高聳、挺直的鼻樑,等等。然而伊斯蘭教國家遍布各處,在非洲索馬利亞,他們黝黑、高大,捲髮……;在巴基斯坦,他們從白到黑都有,瘦小、直髮……。現在,他們有地球近三分之一人口,過去好幾個世紀更是主宰世界政局的超大帝國。不過,對那些趕赴戰場的美國士兵而言,他們或許不太在乎要殺甚至要救的是誰。《危機倒數》清楚的告訴觀眾,每個戰士首先都在「打他們自己的戰爭」,Duty, Honor, Country(責任、榮譽、國家)雖不是假的,但是他們需要戰爭,就跟戰爭需要他們一樣。
在無數地方我們看到這樣的記錄: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的《冷山》裡,美國年輕人聽到南北戰爭爆發了,無不欣喜若狂,雀躍歡呼的離鄉從軍;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向加太羅尼亞致敬》,基本上是一本詆毀戰爭的著作,雖然當時的確是一場各國進步青年,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工團主義者等,都踴躍參與的反法西斯聖戰,俗稱「西班牙內戰」,其中每種人,卻為了不同的意識型態而戰。兩個戰爭的槍口都對準自己的同胞,仍是男性同胞覺得不可錯過的「暴力佳年華會」。
《危機倒數》中的詹姆斯,可能從小看西部片著了迷,片中有人叫他「孤槍俠」(lone ranger),沒錯,他的偶像或許是克林伊斯威特,巴格達或許只是沒有長草的曼哈頓,伊拉克的荒遠地帶像極了美國大西部。有槍總要有槍靶,這些人喜歡簡單的邏輯。
 
克林伊斯威特最賺錢的電影
 
正因此,導演史匹柏把《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回絕之後,順理成章的轉介給伊斯威特;該片改編劇作家霍爾(Jason Hall)說,這可好極了,主角凱爾非常崇拜伊斯威特。凱爾(Chris Kyle)的自傳《美國狙擊手:美國軍事史上最致命狙擊手自傳》(American Sniper: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Most Lethal Sniper in U.S. Military History)二○一二年出版後,成為暢銷書,華納電影公司那年五月買下版權,負責改編的霍爾受訪時,提到他去見凱爾,凱爾什麼也沒說,把他帶到一家哥兒們的酒吧,那些彪形大漢不斷挑釁他,直到他火了,露兩招柔道功夫,凱爾才開口:「嘿,你不賴嘛!」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