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貳獎】欲望與恐懼(七)


文/倪子耘
2016.7.20

我呆立在原地一陣,想起了新聞。轉頭看向馬路對面,但新聞畫面消失了,度復原來的一片黑暗。如果八年前我大學剛畢業時,有人跟我說四年後手機就要被淘汰,再四年機器人就要出現在路上了,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但生活周遭總是有一股聲音不停嘶吼著說我們其實一點進步也沒有,說我們的產業一路從代工PC、筆電、手機,到這幾年說是轉型、升級,但不也還是代工智慧眼鏡、機器人?表面上,總是緊緊貼近科技的最前緣;本質上,卻還是站在別人帶領出來的潮流邊緣。高喊不能被「邊緣化」喊了十幾年,結果還是站在原處,既沒有真的被「邊緣化」,也沒有突破「邊緣化」。人民的生活本質上也不見改善,人口結構裡老的老、逃的逃,消費下降,失業上升,房價崩跌,所有人都說房價再也回不去五年前那場崩跌之前的水準。但又如何,房價仍趕不上多數人們變窮的速度,財富只是從一些富人轉移或集中到另一些富人手裡。花一、二個月的薪水買一支智慧眼鏡的人們除了看著幾個富人隕落來取得畸形的快慰之外,什麼實惠也沒得到。整個過程中,政府數十年如一日,依然滿足不了富人,也飽足不了窮人;吸引不了資金,也照顧不了民眾。至少在媒體上,大家是這麼抱怨的。

我也常常不知道該相信什麼。這一切的進步有時候看起來都只是永無止境的虛幻循環。CEO口中科技的「美好」亦然。確實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這些新奇的消費科技,更離不開科學成就對整體人類世界的改善;但我還是無法將「工具」視為「美好」,無法理解看著新奇玩具掉眼淚的心情。

美好有時還是古老一點好,像剛剛他牽起我的手那一刻。雖然我知道那不能代表什麼,頂多只能代表某種快樂和失落的計量器同時被啟動而已。「寵辱若驚」,我想。但那真實感就算最先進的顯示技術也無法取代。想著他手上的溫暖,想著剛剛各種電流和荷爾蒙在身體裡流竄所造成的風暴。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都只是如此單純而原始。我常常不得不這麼想。

如果有一天,科技發展到我們不再需要依靠真實的互動,就能重現這樣的體驗,就能感受到那接觸、交流、溫暖和期待。那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生物呢?誰還會冒著受傷害的風險去關愛、在乎其他人呢?越想越害怕起來。

當科技變成最新的精神藥物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