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立風中的榕樹,枝葉上掛滿了泰武孩子們對新土地的情感、新學校的祈願卡片,遠遠遙望著北大武、南大武山 …
八八風災嚴重地層斷裂的屏東縣泰武部落、泰武國小,被迫不得不遷離位於海跋八百公尺處北大武山原居住地,一年多來,經歷了八次的選址,終於落定永久居住地於萬巒鄉萬金村的新赤農場。去年9月21日,明基友達基金會在教育部承諾認養嘉蘭國小、泰武國小,結合集團的力量,友達擴建、太陽能技術團隊、互助營造以及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八八綠光計畫》為八八風災部落學校的重建盡心力。
12月23日,美好的冬日暖陽,泰武國小永久校區舉行重建動土典禮,並預計於明年,台灣一百年8月8日落成啟用;明基友達基金會會長吳國隆、部落頭目 tjakanaw•arangiayn 與耆老族人們、泰武鄉孫萬教鄉長、屏東縣政府教育處顏慶祥處長、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家園重建處洪世益科長,共同參與這個值得紀錄的動土典禮,並且以排灣族傳統儀式進行,表達對泰武部落、原住民文化的尊敬。
排灣族非常重視遷徙地建新屋迎祖靈的儀式,它決定了是否能在新土地上安居樂業。動土儀式從耆老「呼喊」(qemalac) 開始,是踏入新疆土的第一件事,告知祖靈請求恩賜,「嗚槍」(kemuwang) 表示對頭目的尊敬,也是對在座貴賓的最高敬意,族人們的「頌歌」(kipakeljang) ,表明我們是來自泰武村的村民,「敬祖靈」(mapalisi) 、「敬酒」(ljemagay) 表示敬奉祖靈,與貴賓敬酒,我們是友好聯盟,不再是陌生人;最重要的是「立柱」(cemekecek taqacilay),原來在北大武山「泰武國小」的石碑,移到永久校區的新址,表示新學校在此深根立基之意。
耆老們獻唱,「我們用琉璃珠,搭起一座與天齊高的橋,為了抬高您在我們心中的尊貴」,泰武古謠如此傳頌著,亙古不變的敬天愛人情懷。動土儀式啟始了泰武國小的重建之路,校園的設計融入了排灣族傳統文化意涵,北大武山、南大武山、百步蛇、陶甕的意象將在校園呈現,孩子們雖然離開了群山環繞的北大武、南大武山,遷移到新部落、新學校,依然可以在排灣文化的懷抱中生活、學習,也表達了明基友達集團對泰武國小、排灣族傳統文化的尊崇心意。